盐碱地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,一直面临治理难题。宁夏大学科研团队历时五年攻关,在银川市兴庆区成功打造盐碱地精准渗滤综合治理模式,为全国沙质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样板。
金秋时节,在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、月牙湖乡示范区的盐碱地上,沉甸甸的玉米穗闪耀着光芒。昔日白茫茫的“低产田”,如今迎来了大丰收。
这些亮眼数据,正是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专题“宁夏兴庆沙质盐碱地精准渗滤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模式”成效的最佳佐证。自2021年项目实施以来,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将“工程-农艺-生物-管理”四位一体协同治理技术有机结合,按作物建立了玉米、小麦水肥一体化精准渗滤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模式、灌排协同的水稻精准渗滤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模式,成功破解了盐碱地含盐量高、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、作物产量低等难题。
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,更构建了“节水-控盐-增产-生态”的良性循环体系。
(来源:宁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:常静琳 范禹江)